全球范围内6月份制造业普遍下滑。汇丰银行7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多数经济体6月份制造业进一步放缓。日本公布的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49.9,是去年11月以来最低。韩国制造业在连续数月增长后也出现了萎缩。相关数据也显示,欧元区6月份制造业继续萎缩,下半年几乎不会显现复苏动能。美国6月份制造业的表现也很差,近3年来首次出现萎缩。
全球制造业同步萎缩,欧债危机难逃其责。亚洲是全球制造业的基地,一直被称为“世界工厂”,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制造业都比服务业发达,东盟与中日韩更是以制造业为出口支柱,制造业直接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。但受欧债危机影响,世界经济增长乏力,目前亚洲制造业面临需求减少、原材料上涨、劳工成本增加等压力,亚洲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已显著放缓。泰国工业协会主席帕荣萨表示,工业产品占国内生产总值35%,尽管泰国制造业在洪灾过后开始复苏,但是成本增加、劳工短缺、国内政治以及欧债危机等因素都对泰国制造业产生很大影响。
有分析认为,虽然欧元区银行业联盟“呼之欲出”,让人振奋,但欧盟领导人由于危机处理不当造成的成本在不断攀升。对于深陷债务危机中的欧元区国家来说,继续落实财政紧缩,实现减赤目标,以及让银行不违约、保证偿还能力,都面临着巨大压力。全球经济增长越来越乏力,欧元区也不能指望扩大出口。
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的经济学家奈杰尔·高尔特在一份分析报告中称,全球经济减速已经打击了美国制造业。全德健表示,亚太地区国家政府应该增加投资,以带动一些内需。但和欧美国家相比,亚太国家的国民收入较低,增加内部需求的空间有限。因此,亚太地区需要增加工资拉动消费,即要减少贫富差距,以调动自身的内需。
在制造业放缓的同时,亚洲地区通货膨胀有所下降。经济学家们表示,这使得决策者,尤其是中国大陆和韩国的决策者可以将注意力转向支持经济增长,亚洲各国央行可能会推出更多宽松措施来提振经济增长。但要保持亚洲制造业长期繁荣,必须进行产业转型,要通过在技术、理念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现突破。 |